来源:交汇点新闻客户端
近日,温州商学院的暑期实践强制安排全校学生卖保健品,引发一片批评之声。 保健品销售不靠店铺经营不靠网络营销,靠学生吆喝,这怎么看怎么像传销。事实上,涉事企业曾因不当宣传被责令整改,让学生卖的“肽产品”这个类目,也被舆论广泛质疑。保健品的销售应有严格的规范与秩序,拉上学校“背书”,是否是规避监管的嫌疑?试问,卖出的产品若出了问题,消费者是找推销的学生,还是高校负责呢?把学校变成保健品的 “销售网点”,让外界怎么看待学校信誉和毕业生的操守与能力? 校企合作的本意是让企业、学校、学生三方互利共赢,若打着暑期实践的幌子让少数人捞金,枉顾学生成长与社会观感,这就不是合作,而是合起来“作”。 文/袁媛图/张永文